第333章 准备出征 (第1/3页)

加入书签

太子,法定帝国接班人,地位仅次于皇帝。

东宫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官署机构,也有自己的属官,甚至有自己的军队,约略像个迷你型朝廷。

不过东宫机构并不是行政体系中的法定机关,正常的朝廷运作中,也没有太子参与政务的常规端口。

若是想让太子正式参与朝廷核心,通常都要给他加上监国的称号,这才能成为真正的帝国老二。

太子监国,在唐代比较常见,陆陆续续的加起来大约有两百年左右,不过到宋代就变得很少见了。

都知道,宋代政体的主要特点就是加强中央集权,在制度设计上充满了平衡和制约,严加防范文臣、武将、女后、外戚、宗室、宦官等人擅权。

单说为了防止太子乱政,就一直刻意弱化东宫权力,淡化东宫的实际职权,将东宫属官设为虚官,一般也不允许太子皇子们参政论政。

至于监国,也就四次,其中宋徽宗和宋钦宗那两次还是战事紧迫的非常时期,另外两次就是宋真宗和宋孝宗时期。

真宗是身体不行,名义上是让太子监国,可赵祯才九岁,哪有这个能力,所以实际上是皇后刘娥在决断朝政。

孝宗则是要给太上皇赵构服丧三年,所以让赵惇参决庶务,当时许多大臣都是反对的,常常提醒赵惇要先听取孝宗建议再决定政务。看书溂

也就是说赵惇监国的形式远远大于实质,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决策权。

在此之后,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太子监国这种事了。

不过呢,也是从孝宗开始,放松了皇子参政的限制,太子在朝会时可以侍立御座一侧听政参决。

而皇子也可以担任差遣,甚至可以到地方上担任实职主官,比如魏王赵恺就出镇地方,曾判宁国府和明州。

也就是说在此以后,皇子能不能参政,参政到什么程度,都取决于皇帝本人的意志。

但是在大多数文臣来说,依然秉持着皇子不得参政的理念,毕竟权力二元化后,容易产生许多隐患。

更何况,赵昀给赵孟启的是监国还加了摄政,意味着就是要让他成为代理皇帝……

待确定没有听错之后,首相董槐出班陈奏,“陛下,由太子抚军监国,皆非得已事也,如今朝局稳定,圣体康健无恙,何需行此下策,还请陛下三思!”

从这话里也听得出来,他对册立燕王为太子并没有意见,其实绝大多数臣子都已经默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: 大明:我的老板朱元璋 带着美女闯三国 带着AI去穿越 云尧长歌 三国突将 大唐:九五至尊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大明:老朱偷看我日记,绷不住了 莲花楼之与君同逍遥 天幕:海外遍地银山金树,速抢 我在红楼改气数 无敌县令: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大唐:灵气复苏,全民修仙! 行走在元朝末年 穿越原异界寻仙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? 极品皇太子,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 圣宇王朝3紫辰锋芒 开局: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一剑九花